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陆帆点头,小伙舀了勺米醋,滴在汤里,瞬间飘来股酸甜的香气。
陆帆尝了一口鱼丸,咬开里面能看到细碎的鱼肉纤维,弹得能在嘴里跳,没有一点腥味;汤里的虾皮和葱花提了鲜,喝起来暖乎乎的,他连喝了两口,胃里的空落感渐渐消失了。
B109路公交来了,车身是淡绿色的,车身上印着“温州糯米饭”
的广告——广告图是一碗白瓷碗,碗里装着颗粒分明的糯米饭,上面浇着乳白的肉汤,撒着金黄的油条碎,旁边配着行小字:“清晨一碗糯,活力一整天”
。
车门打开,陆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窗开着,风里的桂花香飘进来,混着车里乘客带的糯米饭香气,勾得人心里发馋。
公交沿着瓯江行驶,过了瓯江大桥后,景色渐渐热闹起来——街边的店铺陆续开门,裁缝店的阿姨把黑色的缝纫机搬到门口,机身上还放着没缝完的蓝色布料;杂货店的老板正往货架上摆温州鱼饼,鱼饼是淡粉色的,切成了厚薄均匀的片状,放在透明的塑料盒里;卤味店的玻璃柜里挂着油亮的鸭舌,鸭舌上裹着深褐色的卤汁,旁边还摆着卤鸡翅、卤鸡爪,香气从玻璃缝里钻出来,飘得满街都是。
“五马街到哉,要下车个乘客请准备!”
司机用温州话报站,接着又用普通话重复了一遍。
陆帆跟着人流下车,巷口立着块木质路牌,上面写着“纱帽河”
三个隶书大字,字的边缘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浅木纹,却透着股老味道。
路牌旁边种着两棵桂花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花瓣被风吹得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薄薄的一层,踩上去能闻到鞋底沾着的甜香。
巷子里的糯米饭摊己经支起来了,最前头的摊前排着长队,队伍从摊前一首延伸到巷口,有二十多个人。
摊主是个阿婆,头发花白得像雪,梳成个圆髻,用黑色的网罩着,网罩边缘还别着个银色的小发卡;身上穿件靛蓝色的土布围裙,围裙下摆沾着点糯米粒,是常年蒸饭留下的痕迹,腰间系着根黑色的布带,把围裙扎得很紧。
阿婆的摊前摆着两个大木甑子,甑子是深棕色的,表面被蒸汽熏得发亮,甑口围着圈白色的纱布,防止米粒漏出来。
盖子是竹编的,边缘有些地方磨得发白,阿婆掀开盖子时,雪白的蒸汽“呼”
地冒出来,裹着股浓郁的糯米香,瞬间飘满整条巷子。
“糯米饭哦!
刚蒸好的糯米饭!”
阿婆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洪亮,“肉汤多加点还是少加点,提前说哦!”
陆帆跟着队伍排队,前面是个穿深灰色西装的大叔,手里提着黑色的公文包,公文包的边角有些磨损,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却特意把衬衫袖口挽起来,露出手腕上的老手表——表盘是黑色的,表带是棕色的牛皮,己经磨得发亮,表盘里的指针还在稳稳地走着。
“阿英阿婆,老样子!”
大叔笑着说,语气熟稔得像家人,“肉汤多加点,油条碎要刚炸的,脆得很!
再给我加勺笋干,昨天的笋干太嫩了,没吃够!”
“晓得了!
老王,你每天都要加笋干,不怕咸啊?”
阿婆应着,手里的白瓷碗敲在甑子沿上,发出“叮”
的轻响。
她掀开竹编盖子,用长柄的木勺伸进甑子,木勺是桃木的,勺柄上刻着简单的花纹,勺头盛着满满的糯米。
糯米颗粒分明,像珍珠一样白,落在碗里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白雾裹着米香飘到大叔面前。
阿婆转身从旁边的铸铁锅里舀出肉汤,铁锅是深黑色的,锅沿有些地方锈迹斑斑,却擦得很干净。
肉汤是乳白色的,上面浮着层淡淡的油花,浇在糯米上时,“哗啦”
一声,糯米瞬间就裹上了油亮的光泽,油花在热气里轻轻晃动。
接着她从竹篮里抓出一把油条碎,油条碎是金黄色的,碎得大小均匀,最大的也不过指甲盖大,撒在饭上还能听见“沙沙”
的轻响。
最后她从搪瓷罐里舀了一勺笋干,笋干是深褐色的,浸在油里,看着就鲜,“昨天的笋干是新泡的,今天的更嫩,你尝尝!”
陆帆看着阿婆的手,那双手很粗糙,指关节有些肿大,像被水泡过一样,虎口处有层厚厚的老茧,是常年握木勺、揉面团磨出来的;但动作却极稳,舀糯米时不多不少刚好一碗,碗沿上不会沾到一粒米;浇肉汤时手腕轻轻倾斜,汤汁顺着碗壁往下流,不会洒出来;撒油条碎时手指张开,碎末均匀地盖满整个碗面,没有一处空缺。
阿婆的手腕上戴着个银镯子,镯子是老物件,表面被磨得发亮,边缘有些地方己经变形,她动的时候,镯子会轻轻碰到碗沿,发出细碎的“叮当”
声,像风铃一样。
队伍慢慢往前挪,陆帆前面的人换了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扎着高马尾,发尾有些毛躁,背着红色的书包,书包上挂着个毛绒兔子挂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