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第57章 大煮干丝考验刀工的淮扬招牌(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最后加盐、胡椒粉调味,盐是海盐,提鲜,胡椒粉是白胡椒,磨得很细,不会有颗粒感。

撒上葱花,葱花是本地的小香葱,切成了碎末,翠绿翠绿的,撒在上面,好看又提香。

一碗大煮干丝就做好了,蒋师傅把它端给陆帆,碗是细瓷的,白得像雪,上面印着淡淡的荷花图案。

“尝尝,刚出锅的,最鲜,”

蒋师傅说,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像在等待别人评价他的作品。

陆帆端着碗回到座位上,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干丝吸满了高汤的味道,鲜得很,却一点都不腻——高汤的鲜不是那种冲鼻的鲜,是温和的,像泉水一样,慢慢渗在嘴里。

干丝入口软嫩,却有嚼劲,不会一咬就烂,每一根丝都能吃到豆香味。

虾仁Q弹,带着海鲜的鲜,不是那种冷冻虾仁的腥气,是新鲜河虾的甜。

鸡丝细嫩,有鸡肉的香,撕得细,所以更容易入味。

笋片脆嫩,带着春天的味道,是春笋的鲜,没有一点涩味。

香菇香浓,干香菇泡发后,香味更浓,煮在汤里,能提鲜。

汤很清澈,喝一口,鲜得人眉毛都要掉下来了,却不口干——因为没有加味精,全靠食材本身的鲜。

“太好吃了!”

陆帆忍不住说,声音里带着点激动,“这汤也太鲜了,比我以前喝的任何汤都鲜——我以前在杭州喝的汤,总觉得有点腻,这个汤却很清爽,喝多少都不腻。”

“那是,”

小苏笑着说,她也舀了一勺汤,喝得很满足,“蒋家桥的高汤是老秘方,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吊,用的都是新鲜的食材——老母鸡是本地的三黄鸡,不是那种肉鸡,肉鸡的汤不鲜;排骨选的是肋排,肋排的肉多,汤更浓;火腿是金华火腿的中方,不是那种碎火腿,中方的火腿香更浓。

吊汤的时候,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吊,中途要撇三次浮沫,浮沫是血沫,不撇掉会有腥味。

还要加一点葱姜酒去腥,葱姜要拍碎,酒要用本地的米酒,不能用白酒,白酒太冲,会盖过食材的鲜。

吊西个小时,汤才会清,鲜才会浓。

以前盐商来吃,都要专门点一份高汤,说这汤能‘吊’起所有菜的味道,吃别的菜之前,先喝一碗高汤,开胃又暖胃。”

旁边桌的一位老奶奶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转过头。

老奶奶穿着灰色的外套,头发花白,却梳得很整齐,戴着一副老花镜,镜片是方形的。

她面前放着一碗大煮干丝,还有一碗饺面,饺面只吃了一半,汤却喝了不少。

“小伙子是第一次来扬州吃大煮干丝吧?”

老奶奶的声音很温和,带着点扬州话的调子,很好听,“蒋家桥的大煮干丝,我吃了五十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就来,那时候我和我老伴谈恋爱,他总带我来吃,说吃了蒋家桥的大煮干丝,日子就能过得鲜鲜亮亮的。”

陆帆笑着点头,把碗往老奶奶那边推了推:“奶奶,您说得对,这大煮干丝确实好吃,刀工也好,汤也好——我刚才看蒋师傅切干丝,切得细得跟头发丝似的,太厉害了。”

“那是,”

老奶奶喝了一口茶,茶是绿杨春,她用盖碗轻轻撇了撇茶叶,“以前盐商请客,大煮干丝是‘头菜’,就是第一道菜上大煮干丝,因为刀工好,显身份——你想啊,能请得起切这么好刀工的厨子,家里肯定有钱有地位。

那时候的盐商讲究,吃大煮干丝要用细瓷碗,就是那种薄得能透光的碗,每一根丝都要能看清,汤要清得能照见人,要是汤浑浊了,就会觉得没面子。

现在虽然不讲究那些了,不用细瓷碗,也不用照镜子,但味道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鲜,还是那么好吃。”

她跟陆帆聊起以前的事,眼神里带着点怀念:“我年轻的时候,蒋家桥还是个小摊子,不是现在的小楼。

那时候蒋师傅的爷爷在摆摊,摊子就在东关街的拐角,搭了个遮阳棚,是帆布的,下雨的时候会漏雨。

桌子是木桌,很旧,有的腿还不稳,要垫一块石头。

那时候的大煮干丝才卖五分钱一碗,我和老伴省吃俭用,一个月才能来吃一次——老伴那时候在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才二十块钱,五分钱一碗的大煮干丝,对我们来说己经是奢侈品了。

每次来,他都让我吃干丝,他喝汤,说汤更鲜,其实我知道,他是想让我多吃点。”

陆帆听得认真,拿出笔记本,笔记本是皮质的,上面己经记了很多关于扬州美食的笔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问鼎之谋局者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撼天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万族王座哈利波特:虚假的狮院勇士四合院:香江首富从路边摊开始一切从宝芝林开始霸天战神综艺上,我专戳主角团的肺管子我能提取熟练度聊斋之问道天涯神医毒妃腹黑宝宝神诡世界,我有特殊悟性天骄战纪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北马寻龙我岳父是李世民妻子出轨后仙门万年:开局获得大道法大明第一臣诸天从流月城开始麻衣神算子仙路春秋吞神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