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而且我们养鱼不催长,让鱼自然生长,最少也要养一年,这样鱼肉里的脂肪才均匀,吃起来才鲜。
不像有些地方的鱼,喂饲料,三西个月就长大了,肉质柴,没味道,还有一股土腥味。”
正说着,王阿姨端着一个砂锅出来了,砂锅冒着热气,白色的雾气裹着鲜美的香味飘了出来,在院子里散开。
王阿姨把砂锅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一股更浓的香味立刻飘了出来,锅里的鱼完整地躺在里面,鱼肉是乳白色的,表面泛着淡淡的油光,汤是淡黄色的,清澈见底,上面飘着几片紫苏叶和姜片,看起来很清淡,却格外
iconicon-uniE089"
>
iconicon-uniE023"
>。
“可以吃了,”
王阿姨笑着说,“小心烫,慢慢吃,鱼肉嫩,别夹碎了。
我特意多煮了一会儿,让鱼的鲜味都煮到汤里了。”
陆帆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靠近鱼腹的肉——那是鱼肉最嫩的部分,鱼肉很嫩,轻轻一夹就断了,放进嘴里,不用怎么嚼就化了,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清甜,没有一点腥味,汤里的紫苏叶也增添了一股独特的清香,那清香在嘴里停留了很久,让人回味无穷。
他喝了一口汤,汤的温度刚刚好,不烫也不凉,喝下去后,喉咙里暖暖的,带着淡淡的甜味,让人忍不住想多喝几口。
“太鲜了!”
陆帆忍不住赞叹,眼睛亮了起来,“这鱼肉比我以前吃的任何草鱼都嫩,汤也特别甜,一点都不油腻。
我以前在城里吃的草鱼,要么有土腥味,要么肉质柴,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的。”
陈叔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揉皱的宣纸,却透着真诚的笑意:“喜欢就多吃点,我们这儿的鱼管够。
你要是夏天来,还能在小溪边吃,我在小溪边搭了个竹棚,吹着风,看着鱼游,更舒服。
去年夏天有个上海来的客人,一下子吃了两条鱼,说‘在城里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的鱼’,后来每个月都来一次,每次都带他的朋友来,说要让他们也尝尝正宗的清水鱼。”
王阿姨又端来两个小菜:一盘青椒炒肉,一盘凉拌黄瓜。
青椒炒肉里的青椒是深绿色的,炒得很软,带着点辣意,肉是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王阿姨说:“这肉是早上刚从村里的屠夫那儿买的,新鲜得很,没喂过饲料,吃起来香。”
凉拌黄瓜是刚从院子里摘的,黄瓜是浅绿色的,切成薄片,上面撒了点蒜末和醋,还有少许香油,吃起来脆嫩爽口,酸中带甜,很开胃。
陆帆一边吃鱼,一边吃小菜,觉得格外满足。
之前吃三头一掌的辣意还留在舌根,现在喝着清甜的鱼汤,吃着鲜美的鱼肉,辣意渐渐消散,只剩下鱼肉的鲜美和蔬菜的清爽。
他发现鱼肉里几乎没有小刺,只有一根主刺,吃起来很方便,陈叔说:“草鱼的刺本来就少,我们选的都是大一点的鱼,刺更粗,更容易挑出来,小孩子吃也不用担心卡到喉咙。”
院子里来了几个本地的老人,他们是陈叔的邻居,经常来这儿吃午饭。
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土布衫,土布衫的袖口有些磨损,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拐杖是用竹子做的,上面缠着一圈红绳,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却很精神,眼睛里透着一股矍铄的劲儿。
他看到陆帆,笑着打招呼:“小伙子,第一次来吃清水鱼吧?陈叔的鱼煮得最好吃,我们都爱吃。”
老人坐在陆帆旁边的小马扎上,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一边吃一边说:“小陈的鱼还是这么鲜,我吃了一辈子,还是没吃够。
以前小时候,跟着我爹去小溪里摸鱼,摸回来就在石头上煮,那时候没什么调料,就放点盐,也觉得特别鲜。
冬天的时候,小溪里结了冰,我们就砸开冰面,用竹篓摸鱼,摸回来的鱼用雪埋起来,能放好几天,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煮,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鱼,就是最开心的事了。”
另一个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中山装的领口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他笑着说:“可不是嘛!
现在城里的鱼都是饲料喂的,没什么味道,还是我们山里的鱼鲜。
上次我儿子接我去城里住,他带我去饭店吃鱼,我觉得一点都不好吃,有股土腥味,还是赶紧回来好。
回来第二天我就来陈叔这儿吃鱼,一下子就吃了大半条,感觉浑身都舒服了。”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话题都是关于鱼的,有的说以前没鱼吃的时候多苦,有的说现在生活好的幸福,还有的说陈叔的鱼煮得一年比一年好吃。
陆帆听着老人们的对话,心里觉得暖暖的,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清水鱼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老人们的回忆,是他们对家乡的眷恋,是邻里之间的温情。
一条鱼,煮出了青山绿水的味道,也煮出了最真实的生活。
吃完鱼,陆帆跟着陈叔去小溪边散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