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写完后,陆帆把钢笔放在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他终于找到了书稿的方向,找到了自己想写的东西。
之前的迷茫,之前的犹豫,好像都被这阵雨冲散了,心里只剩下清晰和坚定。
雨停了,窗外的天空渐渐亮起来。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上,花瓣上的水珠反光,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
陆帆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风带着桂香飘进来,很舒服。
巷子里的人多了起来:骑电动车的上班族,车筐里放着刚买的报纸和豆浆;提着菜篮的阿婆,边走边跟熟人打招呼,声音里带着宁波话特有的软调;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手里拿着个肉包,边吃边跑,书包上的挂件晃来晃去。
他想起陈阿公给的老地图,地图上写着“宁波的甜,是汤圆里猪油桂花含蓄的甜;宁波的鲜,是黄鱼遇上咸齑迸发的鲜”
。
陆帆拿起笔,在旁边补充道:“宁波的魂,是张阿婆陶缸里的咸齑,是陈师傅摊位上的黄鱼,是李师傅灶台上的老瓷碗,是周阿姨手里的汤圆,是宁波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这些,才是宁波最珍贵的东西。”
陆帆回到书桌前,继续写笔记本。
这次他不再只写做法,而是写人,写故事:
他写张阿婆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翻咸齑——陶缸里的咸齑要每天翻一次,不然会腌坏。
阿婆翻咸齑时,会用手轻轻揉咸菜叶,说“要让盐水浸到每一片叶子,才鲜”
;写陈师傅每天凌晨三点就去东钱湖收鱼——渔船是木质的,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船桨上刻着“平安”
两个字。
收鱼时,他会哼着宁波的小调,声音有点哑,却很好听;写李师傅每天早上都会把老瓷碗洗干净——用热水洗,不用洗洁精,说“洗洁精会破坏碗的味道”
。
洗好后,放在灶台上晾干,阳光落在碗上,金缮的纹路会发亮;写张阿公每次来吃咸齑大汤黄鱼,都会坐在同一个位置——靠窗户的小桌,能看到外面的巷子。
他会点一碗米饭,把鱼汤拌在饭里,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跟李师傅聊会儿天,说“以前的事,现在的事,都聊”
。
他的笔尖在纸上滑动,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温度,像是在和这些人对话,像是在记录他们的生活。
他写的时候,偶尔会停下来,想起某个细节——比如张阿婆翻咸齑时的手势,陈师傅收鱼时的小调,李师傅洗碗时的表情——然后把这些细节加进去。
他想让读者看到,这些人不是模糊的“摊主”
“老板”
,而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
“杭州的虾爆鳝面,不只是鳝鱼和面条的结合,更是奎元馆老掌柜三代人的坚守——他的爷爷开了第一家店,他的父亲守了一辈子,他现在还在柜台后,看着厨房里的火,念叨着‘不能偷工减料’;宁波的咸齑大汤黄鱼,不只是咸齑和黄鱼的搭配,更是张阿婆、陈师傅、李师傅的用心——阿婆腌咸齑用老陶缸,陈师傅选黄鱼要野生的,李师傅煮鱼用柴火灶;温州的糯米饭,应该也藏着这样的故事吧——阿婆熬肉汤的砂锅,炸油条的油锅,还有食客们的回忆,等着我去发现。”
陆帆写下这句话,放下钢笔,看着窗外的阳光——阳光落在书桌上,照亮了笔记本上的字迹,也照亮了他心里的期待。
他想起林默说的温州糯米饭,想起动车阿姨说的“没糯米饭可不行”
,突然很想去温州看看:看看熬肉汤的阿婆,看看炸油条的师傅,听听他们的故事,尝尝那碗藏着温州人早上活力的糯米饭。
他拿起相机,打开视频素材文件夹。
里面有很多片段:有张阿婆铲咸齑的动作,她的手很稳,铁铲在陶缸里轻轻搅动,咸齑的碎末落在油纸袋里,发出“沙沙”
的声;有陈师傅称黄鱼的声音,他用杆秤称鱼,秤砣“叮”
的一声落在秤杆上,他笑着说“两斤一两,算你两斤”
;有李师傅煮鱼的“咕嘟”
声,柴火灶里的火“噼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