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两分钟一到,李师傅掀开锅盖,一股更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鳝鱼的鲜、猪油的香、黄酒的醇、酱油的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一丝多余的味道。
鳝鱼段的颜色红亮,裹着浓稠的酱汁,看起来格外
iconicon-uniE089"
>
iconicon-uniE023"
>。
“好了,可以出锅了”
,李师傅把鳝鱼段盛进一个白瓷盘里,上面撒了一把葱花,绿色的葱花衬着红亮的鳝鱼,格外好看。
回到前厅,李师傅把软兜长鱼端上桌,还配了一碗阳春面和一小碟姜丝。
“先吃鳝鱼,再用汤泡面,姜丝可以解腻”
,他坐在对面,看着陆帆,眼里满是期待,像一个等待学生评价的老师。
陆帆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鳝鱼段,放进嘴里。
第一口咬下去,外脆里嫩的口感立刻在舌尖散开——外面裹着浓稠的酱汁,带着淡淡的焦香;里面的肉质细腻得像豆腐,却比豆腐更有弹性,轻轻一嚼,鲜汁就溢了出来。
酱汁的咸鲜里带着黄酒的微甜,还有一点白胡椒的辛辣,一点都不腥,反而把鳝鱼的鲜烘托得淋漓尽致。
他忍不住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这味道,比他以前吃过的任何鳝鱼菜都要鲜,不是靠调料堆出来的,是食材本身的鲜,是手艺赋予的香。
“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
李师傅笑着问,手里端着一杯绿茶。
陆帆摇摇头,又夹了一块鳝鱼,“比我想象的还好吃,这肉质太嫩了,怎么做到的?”
“关键在新鲜和火候”
,李师傅喝了口茶,“鳝鱼要现杀现做,不能放;炒的时候火要控制好,既要炒出香味,又不能炒老。
我父亲以前说,做软兜长鱼,就像跟鳝鱼‘对话’,你得懂它的脾气,才能做出它的鲜。”
邻桌的一位老人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插了句嘴:“小伙子,你是第一次来淮安吃软兜长鱼吧?李师傅的手艺在淮安可是数一数二的,我年轻时在漕运码头当会计,每次有重要客人,都来这儿点软兜长鱼。”
老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头发花白,手里拿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淮安漕运局”
的蓝色字样,杯口有些磨损,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的。
陆帆点点头,好奇地问:“大爷,以前漕运码头的人都爱吃软兜长鱼吗?”
老人放下杯子,叹了口气,眼里满是回忆:“那时候啊,船工们跑运河,从淮安到苏州,要走三西天,体力消耗大,就爱吃点荤的。
鳝鱼在运河里多,容易捕,还便宜,又能补身体,所以软兜长鱼就成了码头的‘硬菜’。
那时候李师傅的父亲在码头上开了个小摊子,每天都有很多船工来吃,有时候要排队到天黑。”
“那时候的软兜长鱼,做法比现在简单”
,老人继续说,“就是用猪油炒,加一点黄酒和盐,没有现在这么多调料,却一样鲜。
船工们坐在摊子前,一碗软兜长鱼,一碗米饭,吃得满头大汗,都说‘解乏’。”
他指着窗外的里运河,“你看,那时候运河上的商船往来不断,船上都带着蒲兜,里面装着鳝鱼,到了码头就找李师傅的父亲做软兜长鱼。”
李师傅补充道:“以前淮安是运河之都,南北商船都在这儿停靠,带来了各地的食材和口味,软兜长鱼就是在那时候发展起来的——既有南方菜的细腻,又有北方菜的厚重,很合船工们的口味。
后来漕运慢慢衰落了,但软兜长鱼却留了下来,成了淮安的招牌菜。”
他给陆帆的盘子里又添了一块鳝鱼,“再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