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第15章 雁荡山脚下偶遇独行女教师(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地理和饮食本来就分不开啊,”

苏青笑着说,“比如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就是因为北方气候适合种小麦,南方适合种水稻;再比如沿海地区的人爱吃海鲜,内陆地区的人爱吃牛羊肉,都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食材的分布。

我想通过调研,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觉得地理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他们一起走进阿福老店,店里的光线有些暗,屋顶是木质的,上面挂着几盏白炽灯,灯光昏黄,却很温暖。

店的面积不大,大概只有二十平米,摆着西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是木质的,表面被磨得光滑,还留着些深浅不一的划痕,应该是用了很多年了。

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最中间的一张是黑白的,照片里是个年轻的男人,穿着件白色的褂子,站在渔船旁边,手里举着一碗三鲜面,笑容灿烂,旁边写着“1985年,阿福与第一批渔民顾客”

“两位,吃三鲜面吗?”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柜台后传来,柜台后站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穿着件白色的褂子,褂子领口和袖口有些发黄,上面沾着些油渍,像幅抽象画;皮肤黝黑,脸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像是被江风吹出来的;手里握着个竹勺,正从一个大锅里舀出一勺汤,倒进碗里,动作熟练得很。

“是啊,老板,要两碗招牌三鲜面,”

苏青抢先开口,“食材要最新鲜的,汤多加点,麻烦了。”

她转头看向陆帆,“你吃不吃辣?阿婆说老板自己做的辣椒酱很好吃,用的是本地的朝天椒,晒了半个月,鲜得很,不辣喉咙。”

“吃!

我喜欢吃辣!”

陆帆点头。

“好嘞!

两碗三鲜面,一碗加辣!”

老板应了声,转身进了厨房,厨房的门是布帘做的,蓝色的布帘上印着个大大的“福”

字,布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

苏青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陆帆跟着她坐下,窗外就是清江,能看到江面上的渔船和渔民忙碌的身影。

“你看窗外的渔船,”

苏青指着窗外,“清江的渔民大多是‘近海捕捞’,每天早上五点出海,中午十二点左右回来,所以三鲜面用的食材都是当天的鲜货,不会隔夜——这就是地理环境决定的作息,进而影响了饮食文化。”

陆帆顺着苏青指的方向看去,一艘渔船正慢慢靠岸,渔民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件深蓝色的渔裤,裤脚卷到膝盖,露出黝黑的小腿,上面沾着些水草;他手里提着个竹篮,竹篮里装着刚捕的鲈鱼,鲈鱼大概有小臂长,鱼鳃是鲜红色的,尾巴还在轻轻摆动,偶尔会溅出几滴水珠。

渔民走上码头,把竹篮递给一个等着的女人,女人应该是他的妻子,接过竹篮后,从口袋里掏出块毛巾,递给渔民,渔民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了些什么,女人也笑了,两个人的笑容在阳光下很灿烂。

“我之前调研过云南的米线,”

苏青突然开口,“云南的米线大多用大米做,因为云南气候温暖

iconicon-uniE0D3"

>

iconicon-uniE0D2"

>,适合种水稻;而且云南人爱吃酸辣口味,是因为云南气候潮湿,吃辣可以祛湿。

和清江的三鲜面很像,都是当地人根据地理环境,创造出的适合自己的饮食。”

她掏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开给陆帆看,笔记本的内页是米黄色的,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很多手绘的图表,其中一页画着清江的地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渔产分布——红色的点是鲈鱼产区,蓝色的点是虾产区,绿色的点是蛤蜊产区,旁边还写着注释:“清江中下游水温适宜,浮游生物丰富,是鲈鱼主要产区;上游水流较急,适合虾类生长。”

“你这笔记本也太专业了吧!”

陆帆忍不住赞叹。

“都是平时积累的,”

苏青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每次调研,我都会记录这些细节,比如食材的产地、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回去后整理成教案,教给学生。

上次我给学生讲‘海鲜与海洋地理’,就用了清江三鲜面的例子,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带他们来尝尝。”

这时,老板端着两碗三鲜面走了过来,面碗是粗瓷的,碗口很大,大概有二十厘米宽,上面印着简单的青花图案,是几条小鱼,围着碗沿转了一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间谍的战争一人得道诸天谍影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我在末日文字游戏里救世抗战从周卫国开始二道贩子的崛起震惊!开局一片地,暴击出奇迹盖世武神茅山后裔修真小赘婿第一序列我靠读书成圣人授徒万倍返还,为师从不藏私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完美世界:开局融合重瞳至尊骨从玄君七章开始魔王追妻:纨绔妖神妃步步逼婚:抢来的老公修仙百艺蛮荒补天人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征服原始人重生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