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李师傅说,“时间太长,鱼肉会老,时间太短,味道没进去。
五分钟,刚好,鱼肉嫩,汤鲜。”
他盖上锅盖,柴火灶里的火苗更旺了,汤的“咕嘟”
声很有节奏,像一首小曲子。
李师傅站在灶台前,时不时地掀开锅盖看一下,“用筷子轻轻戳一下鱼肉,感觉有点弹性就差不多了。”
他的手很稳,掀开锅盖的时候,蒸汽不会烫到他,“阿拉做了三十年菜,这点火候还是能掌握的。”
五分钟后,李师傅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是黄鱼的鲜、咸齑的咸、笋片的清,混在一起,鲜得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他往汤里加了一点盐,盐是粗盐,“捏一小撮,撒在汤表面,不搅拌,让盐自己化,这样盐味均匀,不会有的地方咸,有的地方淡。”
最后,李师傅把咸齑大汤黄鱼盛进一个粗瓷碗里。
碗是白色的,上面有一道裂痕,是用胶水粘过的,“这碗是阿拉结婚时买的,用了三十年了,盛咸齑大汤黄鱼最好吃,碗有温度,能保持汤的鲜。”
李师傅的手轻轻摸着碗上的裂痕,“以前不小心摔了,阿拉舍不得扔,就用胶水粘起来,一首用到现在。”
陆帆凑近看,碗里的汤是乳白色的,像牛奶一样;黄鱼的鳞片是金黄色的,贴在鱼身上,没有掉;咸齑是黄绿色的,浮在汤面上;笋片是白色的,点缀在汤里,很好看。
他拿起勺子,喝了一口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没有一点腥味,只有黄鱼的鲜、咸齑的咸、笋片的清,混在一起,刚刚好,喝完后,嘴里还留着一股清甜。
“好吃!”
陆帆忍不住说,“比我在其他地方吃的咸齑大汤黄鱼鲜多了。”
“那是,”
李师傅笑着说,“阿拉做这道菜,不用味精,不用鸡精,靠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鲜。
黄鱼要新鲜,咸齑要老坛腌的,笋片要新鲜的,火候要对,用心做,自然好吃。
现在很多餐馆做这道菜,用养殖黄鱼,用速成咸齑,加味精,味道就变了,没有老宁波的味了。”
“李师傅,您做这道菜做了多少年了?”
陆帆问。
“三十年了,”
李师傅坐在陆帆对面,给自己倒了杯茶,“阿拉年轻时,在宁波老饭店当厨师,跟着师傅学做咸齑大汤黄鱼。
师傅说,这道菜是宁波菜的魂,要做好,得有耐心,得有坚守——不能因为赚钱,就偷工减料,就用不好的食材。”
李师傅的手放在桌子上,手上有不少烫伤的疤,是常年在灶台前留下的,“以前在老饭店,阿拉每天要做几十份咸齑大汤黄鱼,不管多忙,都要亲自选鱼、煎鱼、煮鱼,不敢马虎。
后来老饭店拆了,阿拉就开了这家小馆,一首做这道菜,做了三十年,来吃的都是老顾客,有的从年轻吃到老,有的带着孩子来吃,说要让孩子尝尝老宁波的味道。”
正说着,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公走进来,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袖口有点磨损,里面套着一件毛衣,领口露出一点毛线,手里提着一个菜篮,“李师傅,来一碗咸齑大汤黄鱼,还是老样子。”
“张阿公,您来啦!”
李师傅笑着站起来,“马上就好,您先坐,我给您倒杯茶。”
张阿公坐在陆帆旁边,他看着陆帆碗里的咸齑大汤黄鱼,笑着说:“小伙子,第一次吃阿拉李师傅的菜吧?他的咸齑大汤黄鱼,是老宁波的味道,阿拉小时候,妈妈经常做,那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一次。”
“张阿公,您小时候,妈妈是怎么给您做这道菜的?”
陆帆问。
“那时候,阿拉妈妈腌咸齑,用的是自家种的雪里蕻,腌在老陶缸里,要腌半年,比现在的咸齑更透;黄鱼是阿拉爸爸去海边钓的,野生的,很小,只有一斤左右,却很鲜。”
张阿公的眼睛里带着笑意,像是在回忆小时候的事,“妈妈煎黄鱼的时候,会放一点猪油,比菜籽油更香;煮的时候,会在汤里加一点年糕,年糕是自家做的,切成小块,放进汤里煮软,吸了汤的鲜,一口一个,好吃得很。”
他叹了口气,“现在阿拉妈妈不在了,再也吃不到她做的咸齑大汤黄鱼了,只有李师傅做的,还有点小时候的味道。
每次来吃,都像回到了小时候,妈妈在灶台前煮鱼,阿拉在旁边等,闻着香味流口水。”
李师傅把张阿公的咸齑大汤黄鱼端上来,“张阿公,您慢慢吃,不够再添汤,汤管够。”
张阿公拿起勺子,喝了一口汤,闭上眼睛,慢慢品味,“还是这个味,还是这个味啊!
李师傅,你要一首做下去,不然阿拉老宁波,就吃不到真正的咸齑大汤黄鱼了。”
“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