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这只是帝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一个微小缩影。
通过行政体系的大力推广和皇家医院网络的延伸,基础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急救技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民间普及。
因常见疾病、外伤和瘟疫导致的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
人口的出生率在安定富足的环境下自然攀升,而死亡率,尤其是婴幼儿死亡率,则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
根据户部最新统计,在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日益完善的人口登记制度下,大明在册人口(含新纳入统治的乐浪、辽东及部分漠南地区),己悄然突破了三亿大关!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另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也在进行。
免费的或仅收取象征性费用的社学,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可能只是几间简陋的茅屋土坯房,一位或许只是童生出身、甚至只是粗通文墨的老先生,但这足以让农家子弟摆脱祖祖辈辈“睁眼瞎”
的命运。
在村口的社学里,十几个年纪不等的孩子,正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诵读《三字经》。
窗外,一个刚干完农活、裤脚还沾着泥点的父亲,偷偷听着里面的读书声,脸上露出了混杂着骄傲与期盼的复杂神情。
他低声对身边的小伙伴说:“狗蛋,听见没?好好给先生念书!
爹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就盼着你能识文断字,将来哪怕考不上秀才举人,能去城里找个账房、伙计的活计,或者像你表哥那样,进工坊学门手艺,也比咱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强!”
儒家经典《礼记》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大同社会,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
而在天启朝,这个理想似乎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空谈。
在南京城内,一座由旧祠堂改建的“养济院”
里,几十名无儿无女的老人、一些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及少数身有残疾者,正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虽然房屋略显陈旧,食物也只是粗茶淡饭,但足够果腹保暖,环境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位须发皆白、行动不便的老者,正坐在院中晒太阳,看着几个孩子在院中追逐嬉戏。
他对前来巡视的府衙官员和负责日常管理的几位地方耆老说道:“老朽今年七十有八,无儿无女,本以为会冻饿死在街头,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个安身之所,每日有两餐热饭,有病了还有郎中给看……这都是托了皇上和朝廷的福啊!
皇恩浩荡,真是浩荡啊!”
说着,又要起身行礼,被众人连忙扶住。
旁边的管事补充道:“咱们这养济院,日常开销一部分来自府衙拨付的专项善款,另一大部分,则靠本地几家大商号,比如‘西海货栈’、‘江南布行’的定期捐助。
皇家商会也每年会拨付一批米粮和布料。
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各地情况也有差异,但至少,这条路子是走通了,让许多最可怜的人,有了个指望。”
类似这样的“养济院”
、“惠民药局”
、“育婴堂”
等慈善机构,在帝国各府县,正逐渐建立和扩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