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可以说,如今选拔官员的最好措施还是科举制度。
但在陈易主导下的科举制度,已经不仅仅限于选拔合格的官员上了!
陈易令吏部尚书魏玄同,率领一般官员,依照他所提后世教育体制及科技发展方向,完善科举制度,不但要为朝廷选拔适合当官的人,还要将那些精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选拔出来,为朝廷所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陈易非常信奉的一句名言。
在他的努力下,以往时候被称为“奇技淫巧”
之学,如今已经登大雅之堂,从事这些技术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连科举都设这方面的专业了,这是陈易力排众议而推行的。
陈易期望,在他推动之下,整个社会能对“科技”
知识重视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大唐的科技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争取早日研制出原本要几百年,甚至千年以后才会出现的东西。
比如蒸汽机、火车、电器、现代火器等等,他当然知道要研制出这些东西来并不容易,但只要整个社会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的发展,经过几代人或者十几代人的努力,花上几十年,上百年时间,应该会有所成的。
如今大唐的国力已经足够支撑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了。
陈易还拿出自己的家产,设立各种奖项,奖励那些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创造出成就的人来。
当然朝廷也有这方面的重奖。
这些措施的实行后,许多士子不再谋求科举当官一条路了,他们纷纷投入原本大多人不屑的“奇技淫巧”
方面研究去了,大唐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机床在陈易主事的几年后不研制出来,这就是其中一个奇迹。
有了初级的机床,制作许多东西就很方便了!
陈易不只在科技等算作“文”
的方面特别重视,他也非常重视武备。
军队国家化、现代化的步子一直没停过,府兵制作为常备军的组成方式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作为预备役制度使用。
各卫军已经进行了重组改编,左、右卫等大唐十六卫继续保留,但已经完全不同于遥领府兵时候的样式,而差不多成了后世时候集团军的样子,分驻在全国各地。
大唐的武装力量维持在八十万左右。
各领军将领只管军权,不能涉及民生,军、民彻底分开,领军将领几年内也会轮换,并且还有一整套监督体制,及军队调动的制度制定,避免领军将领专权,给大唐埋下祸患的事发生!
火药制造出来,以后的战事再也不能停留在冷兵器的模式下。
陈易主持了军器监多年,在主持朝事后,对军器监依然非常重视,甚至经常亲自过问军器监的武器研究。
在他的主持下,每年朝廷都会投入大量财力制作新式武器,新制作出来的武器,主要是火器也很快就会列装到军队中。
为了培养合格的领军将领,在完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同时,朝廷还在洛阳、太原等地陆续建设了几座新式的军校,以后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经过军事学院的培养才能担任。
军备投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水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往海军方向发展。
与其他大臣所想不同,陈易很注重海军的发展,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
因此他也大力推广远洋贸易,并花大力气提高造船技术。
远洋贸易的发展,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
陆师、水师的力量都往更加大方向发展,大唐的兵威才会真正声震天下!
在完备科举的同时,朝廷还推出了武举制度,每年都会以科举的样式选拔勇武之人。
如今的科技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抛却冷兵器作战的模式的,勇武者在战场上,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文武之道都要重视,重文轻武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