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段韶、斛律光、高肃及充当车夫的大将王显一路向南,除路上偶作休整打尖,几乎日夜不停。
不过四、五日四周景色渐变,青山绿水增多,山峦叠翠,连绵不绝。
又浮屠庙宇增多,遍地都是。
其时,佛教经过汉时的引进,三国两晋时若隐若现的持续萌芽展,已经打破了道家一家独大的状况,甚至已经过了道家,也许是几百年来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乱世使人都更愿意信奉佛教的轮回之说,而开始不大愿意信奉道家的仙化之说。
且道家重修行,佛家重在乞求神灵保佑,在心理上更能使人得到慰籍。
因此,此时佛教盛行,连儒家学子也多有研究佛学佛经。
南方尤其如此。
南梁自两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以后,汉人大举南迁,废东晋后,先后已历宋,齐(南齐),梁三朝。
梁武帝萧衍是文人出身。
乘南齐内乱时,兵夺取了皇权。
其时,不管南朝北朝,朝代虽然涣乱,但每一朝开国皇帝坐上龙椅的经历都差不了多少,萧衍也是如此,前朝(南齐)内乱,叔侄,兄弟互相残杀,至最后朝中竟然没有一个官员。
萧衍先是起兵拥了一个傀儡帝南康王和帝灭了当时的东昏侯,自己掌权可以带剑入朝,以此来平定内乱,基本稳定后,送了锭生金给和帝,逼其吞金自尽,自立为帝,改朝梁。
南朝虽已历三朝,但京都一直都定在建康这一点倒一直未变。
这萧衍自起兵到称帝如今已四十八年,八十五岁,他尤其信佛,吃素,研著经书,且几次舍身佛庙做住持,当然每次不久后又返回京城做皇帝。
在他的倡导下,使得佛教愈加鼎盛。
也许跟信佛有关,也许是年事已高,也许他根本就是个光著作就有二百余卷的文人,他的脾性非常之好,好到什么地步?前面所说东昏侯的妃子随了他后七个月产子,他照样封王给权,在萧综叛去北魏后,他曾一度削了萧综的王位和萧综母亲的妃位,没过多久,气消之后又恢复了萧综和萧综生母的地位,还派人给萧综送去小时候的衣服。
另举一例,他六弟窝藏杀人凶手,他并未追究,这个六弟又与他长女乱伦,并合谋篡位,他也没给出什么处罚措施,倒是被识破后六弟和他长女自觉无颜面世而自尽。
脾性好这对一个人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灾难。
在他的纵容下,属下、朝野官员,国戚不受约束,横征暴敛,奢侈豪靡,百无禁忌,苦的都是百姓。
有对这种情况上谏的,梁武帝从来都不理会,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当然他自己没有任何可指责之处,每日青菜白饭,生活简朴,有时甚至只吃一顿。
衣冠被子可以一用几年,这样的皇帝也是少见的。
正是因为他这个脾性,侯景降梁时,朝中大臣多不同意,认为侯景来了‘乱事就要来了’,但梁武帝很高兴的接纳了侯景,封王封大将军,侯景并非乖顺的人,他降梁的方法用的是占领和夺权,先率兵占了寿阳,赶跑了寿阳监州事。
这样便算是降了南梁,可见对萧衍是并无敬意的。
换做其他皇帝定然要怒,萧衍不但不怒,反而顺势把这些封地都封给了侯景。
难以理喻的是,侯景直接向梁武帝讨要一千匹锦为兵士做衣,又要求朝廷兵器作为兵将配置。
梁朝廷都一一照办,只是可能经费不足,把一千匹锦改成了一千匹青布。
侯景还嫌朝廷给的兵器不好,要求京城的铁匠工匠都去寿阳打造兵器。
梁朝廷也依言照办。
于是在梁朝廷供给军需物资的帮助下,公元548年,侯景终于举兵返梁,史称‘侯景之乱’,‘侯景之乱’不仅活活饿死了八十五岁的梁武帝,还将整个南方陷入地狱,他行军的作风一向残暴,到了后来便越来越暴戾和猜疑,凡低声说话的都要连坐株连,用大舂碓舂死,纵兵抢掠,病者、伤者和死者堆到一起烧死等残酷暴行,数不胜数。
至公元552年,侯景遇刺身死,无头尸身在建康示众的时候,片刻之间就被百姓撕成粉碎,‘侯景之乱’基本结束,虽历时不足四年,但使得江南经济文化遭到巨大损失。
饿殍遍野。
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堆,一二十年后都没能恢复元气。
文人学士丧命者甚多,大量藏书亦于战火中毁佚。
江南士族被屠戮略尽。
侥幸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荆州刺史萧绎,喘息未定,又逢萧绎被宇文泰的西魏军击败,大批被掳入关,沦为仆隶。
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
从两晋到南北朝,士族可以说是经受了从北方到南方的一次重创,这也许是为推进改革社会举官制度,由一直以来的士族世袭推荐制,到后来的不问出身考试制做出了残酷的牺牲,这些都是后话不提。
却说这只是公元549年九月中旬,‘侯景之乱’虽然已经开始,但江南还是很美,高肃一行来到了建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